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3.0 envi 2024-09-05 4 4 81.87KB 16 页 3知币
侵权投诉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 2021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士人或称儒士,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元朝的士人有专门的户籍,称
为儒户,当时全国有儒户 11 余户,其中北方腹里地区有儒户 3 890 户,江南地区据学
者估计有 10 0647 户。可以说,江南士人是元朝士人的主体部分,是元朝士人的代表。
唐宋以来,士人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角色,士人除了涉足科举和国家统
治以外,也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南宋灭亡以后,元朝江南士人基本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会地位下降,处境恶化。在不利的情况下,大部分儒士开始适应新的环境,重新选择生
道路。于是,出仕学官成了多数江南士人最后的归宿,学官成了江南士人在元朝的新的
会角色。这种新的社会角色的形成,是元朝统治特点决定的。江南士人在四等级结构(
古、色目、汉人、南人)中地位最低,做学官是其不得已的选择。这种情况限制了江南
人政治才能的发挥,给元朝统治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总的来看,元初江南士人社会角色
转变,在当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元代儒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保证了
统儒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江南社会的稳定。
元朝士人入仕艰难,其个人和家族的发展陷入困境,大量江南士人到都城(游京师)
寻找发展机遇,展示自己的才能,期盼得到元朝皇帝或权贵的关注,进而得到任命。一
他们的生活稳,定下来,江南士人就开始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争取尽快取得荐举做官的
会。江南士人结交的对象有京城的汉族官员,也有一些蒙古、色目官员,诗文唱酬和燕
是他们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
从材料来看,相当一部分士人得以留京做官,也有人得到荐举离京到地方担任学官或
地方官,当然也有人死在京城或失望而归。从当时的社会舆论来看,江南士人将游京师
意义,提到人生高度将其现完人生,在这种信念,元代
南士人了游京师的使强烈动力士人陈字前都,到居庸"
,对我清泪倾问我膳饭否虑我衣裘轻。大 去,我岂儿女情。"
通过游京师,江南士人元朝中政权江南社会诉求,也将儒家的思想和治国
念向元朝统治者广泛宣传。尽游京师的江南儒士中,官的人多,但他们"游京
师,出入馆阁,与四方缙绅韦布交游",这本就是传扩散儒家传统文化的为,如此
多的江南儒士活在大都的政治和文舞台,对元政权实行大的舆
从江南儒士规模游京师的象中们可以看到江南士人在境中顽强争的勇气,体
会到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
在元朝儒学""的情况下,大量江南士人归,成为。一些退居乡
为业享受安静生活。一缺乏经济的士人则流于江,艰难生。相
一部通过经商等不手段致富重新成为地方社会中影响的人元代
江南士已是以朝代与世隔的群体,他们不仅追求改善自己的环境追求
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与他们的提力行影响地方政和社会舆论,重建
他们在江南社会中的权
摘编万里多元政治文化背景之下的元代江南士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朝士人是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拥有户籍;江南地区的儒士最多,是元朝士人的代表。
B.江南士人身处逆境,社会地位下降,做官机会渺茫,出仕学官便成了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C.江南士人的处境恶化和地位低下限制了其政治才能的发挥,给元朝统治带来不利影响。
D.江南士人的去向不同,有人走向仕途,实现人生信念,其余人只好忍受寂寞的隐士生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自然段使用数据来论述元代儒士在全国的分布情况,严谨而又有说服力。
B.文章从角色转变、游京师、权威重塑三方面论述江南士人的价值意义,论述有层次感。
C.作者引陈孚诗歌,论述了江南士人游京师的重大意义以及他们对游京师的重视程度。
D.文章从进退两方面论述了江南士人顽强抗勇气以及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3.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限制士人发种因素均不利于元朝的社会稳定,而他们争取仕机
举措值得肯定
B.士人涉足科举和国统治以还积极参与地方事务,成为国政治、文化生活
主要角色。
C.不是每江南士人的运气都好,无论是家族陷入困是游京师、隐,他们
给社会添乱
D.南士人等级结构中的地位最低,他们是通酬等与蒙色目、
人、南人结交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
"丝绸之"称和概念20 世纪上半叶译介,展示出其发展的主要线
和基本样貌19 世纪末20 初,通过译著介绍,在汉文文中已丝绸之
20 ,在中文相关中已采用"丝商之""蚕丝贸易通"运丝通"
的称;至迟20 ,已开始使用"""译名。从 30 代初斯坦因
定等西北新等地直接推动,以西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与这一时期"开发西"呼声思潮此诸因学人的译介报刊
作用""""称和概念逐渐中国传开来界接。最
谓尚不统一呈现出命化的趋向集中""""。一
些学人陆续采用了这一外来的新概念和新称,其是 1935 年之后,运用这一称的
显增多,成为学的一种概念工具。
摘编国义"丝绸之"概念历史考察》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流通率先实西贸互通经济来。
沿线国家最主要高档货物原产国的在古代西方国家
贵。安敦尼时期,中国绸几到了罗马,已是黄金阿赫朝时期,
丝绸产品与中的大宗商品波斯采用萨纺织方式进行再
加工中国新的活。在中索格底亚那精通丝绸贸易4世纪时,
等地聚着丝绸为主的索格底亚那人。为了对中绸贸易
利,571 拜占庭合突厥波斯发生了一场长达 20 年之"丝绸之"
5世纪前后,叶通过陆地和上丝绸之陆续传入南、中西亚15
世纪传入即迅速风靡整欧洲17 世纪,中欧洲日常使用器皿主要是
木器银器随着中国瓷器的大量入,西了一"中国"
古代丝绸之推动了科学的交国古代的四大发炼铁
通过丝绸之路相传入西方,成为推动本主义生方式变的重要
摘编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一带一路"
摘要: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士人或称儒士,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儒为业的知识群体。元朝的士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儒户,当时全国有儒户11万余户,其中北方腹里地区有儒户...

展开>> 收起<<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共1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envi 分类:分省 价格:3知币 属性:16 页 大小:81.87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0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