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广元中学高 2023 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
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 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 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 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 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
据材料,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发展以中原为核心,在中原以外的地区形成多个文化圈,也即中华文
明的产生发展不是一枝独秀,而是遍地开花,具有多元一体特点,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来文明影响,
排除 B项;材料未提及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相似性,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体现了家国一体
的特点,排除 C项;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始终领先”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故选 A项。
2.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
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裁培水稻的遗迹。这一代表性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
料“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裁培水稻的遗迹。”及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裁培
水稻的遗迹,C 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与题干不符,排除 A 项;北京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
代,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种植粟的遗迹,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3.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
表现在( )
A. 公共墓地出现 B. 农业的产生 C. 贫富分化加剧 D. 文字的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
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
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 项正确;进入新石
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
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A 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 B 项;汉字的产
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百家姓》里的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姒、赢、妘、妫、姥等,这些姓氏的起源共同折射出当时(
)
A. 母系氏族的特点 B. 权贵阶层的出现
C. 早期国家的产生 D. 血缘关系的传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百家姓》里的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姒、赢、妘、妫、姥等”可知,反映了《百家
姓》中上古八大姓有女字旁的信息,说明这些姓氏与母系氏族社会有关,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权贵阶
层出现的信息,排除 B项;材料体现不出早期国家产生的信息,材料体现不出血缘关系的传承,排除 D项。
故选 A项。
5.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这标志着( )
A. 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B.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C. 部落取代了氏族D. 铁器取代了青铜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及所学知识,可得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项正确;禹死后,
其子启继位,是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而不是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排除 A项;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是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而不是部落取代了氏族,排除 C项;材料未涉及铁器取代了青铜器,排除 D项。故
选B项。
6. 据考证,商王经常对农业生产、军事征伐、迁都等诸多事情亲自进行占卜,并对在龟、骨表面的裂纹走
向作出吉凶的判断和解释。这反映了商朝
A. 决策方式过于随意
B. 尚未形成高度集权
C.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 占卜决定军政要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商王经常对农业生产、军事征伐、迁都等诸多事情亲自进行占卜”可知,在商政权中,
充满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故 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是否形成集权,故 B项排
除;材料“对在龟、骨表面的裂纹走向作出吉凶的判断和解释”可以看出,商王依据“裂纹”来做出自己
的判断,故 AD 项错误。
7. 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
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
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
A. 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 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 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关于商纣王东征的记载,考古出土的甲骨卜辞和传世文献记载完全相符,这说明甲骨文具有较高
的史料价值,B项正确;甲骨文是对国家事务占卜之后形成的文字,这不能证明甲骨文主要服务于战争需
要,排除 A项;C项错在“全面而详细”,排除 C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甲骨文的发展程度,排除 D
项。故选 B项。
8. 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夏桀不允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
的情况。而“至汤而不然……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
也”。这一记载论证了( )
A. 君主专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敬天保民思想在夏商开始出现
C. 民心向背是夏商更替
的
重要原因D. 商汤推崇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夏商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夏桀不允许百姓冬天在河上架桥,夏天在河里渡筏,以便观赏
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而商汤则不同,他对饥饿的人给饭吃,对挨冻的人给衣穿,对贫困的人给予救
济,天下百姓归附商汤如流水,这就是夏桀丧失天下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敬天保民”,排除 A、B两项;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晚期,晚于商汤生活的时代,排除 D项。故
选C项。
9. 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
相关推荐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
2025-03-27 4
作者:envi
分类:分省
价格:3知币
属性:21 页
大小:119.1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11-26
相关内容
-
2021年英语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短语、句型
分类:初中
时间:2025-03-27
标签:无
格式:DOCX
价格:3 知币
-
2021年英语中考介词讲义整理
分类:初中
时间:2025-03-27
标签:无
格式:DOCX
价格:3 知币
-
2021年英语中考高频动词短语
分类:初中
时间:2025-03-27
标签:无
格式:DOCX
价格:3 知币
-
2021年外研版中考英语作文技巧模板及热门话题作文
分类:初中
时间:2025-03-27
标签:无
格式:DOCX
价格:3 知币
-
2021年天津市中考英语模拟试题(无听力)10
分类:初中
时间:2025-03-27
标签:听力
格式:DOCX
价格:3 知币